央媒头条

中央级媒体+产业推介平台
央媒头条
当前位置:首页 > 人物百科 > 正文 >

【文史载道 丹青传薪】——聚焦文史研究馆推荐艺术家‖章树长

【文史载道 丹青传薪】——聚焦文史研究馆推荐艺术家‖章树长
2023-11-04 19:19:38 来源:  

文史研究馆成立七十多年来,秉承“敬老崇文”的宗旨,先后聘请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文化界硕学之士为馆员,其中不乏书画艺术界名师大家,如齐白石、陈半丁、沈尹默、谢无量、启功等,为新中国的文艺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。进入新时代,文史研究馆书画艺术类馆员始终恪守“源于人民、为了人民、属于人民”的文艺立场,自觉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为己任,创作了许多既具传统韵味又富时代内涵的书画佳作。笔墨当随时代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创新艺术语言和图式,是当代书画家的使命与担当。题材之新、风格之新、材料之新、技法之新……可谓新意迭出,精彩纷呈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、建设文化强国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,是文史研究馆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。守正创新,方能行稳致远,期待特别推荐的书画家们继续弘扬优良传统,深耕文化沃土,将文史研究与艺术创作推向新的高度,探向新的深度,形成新的成果。

特别推荐艺术名家:章树长,云岩轩,高级书法师。 出生于剑瓷世界驰名的文化名城——浙江龙泉。被授予“中华文化名人”,中国楹联学会会员,中国楹联学会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,CCTV电视台《艺术传承》C C T V艺术传承人,CCTV电视台《艺术传承》客座教授。自幼喜爱书法,汲取诸名家笔意,常年临池不辍,立足传统,力求创新,重视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书法学术研究。作品入选“中华文化名人堂”,“中国名家字画网”,“中国国际艺术家协会”书画名家。“嬴在中国——中国最具创新意识书画名家”百家权威网络媒体即时报道。百度搜索“走进当代书画大家”,“中国梦”之书画界领军人物专题报道,作品入编《艺术之巅》系列专辑“最具有学术价值和创新精神艺术家”等。

书法作品荣获“2013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”金奖;2014 “东方美”全国诗联书画大赛金奖;作品《归一》被浙江艺术紫檀博物馆收藏。最具影响力的中国艺坛两大家《名家名作》书籍和中国当代国学大师、书画巨匠范曾联合出版;《中国翰墨传承巨匠》书籍和著名书法家沈鹏、李铎联合出版,巜精湛艺术献给党》和中书协苏士澍主席、中书协顾问权希军老师联合出版,荣获“2019中国最美手艺人”称号。

【五体兼优写金书 牵丝映带作锦字】
——记著名书法家章树长
龙泉一剑天下惊艳,文化雄才代代相传。当代著名书法家章树长先生龙泉人,他传承龙泉文化,带着剑之侠气作书法,可以呈现公孙大娘舞剑器的低旋回翔之状,孤蓬自振、惊沙坐飞,起笔落笔写得一手金书锦字。他书法的专业品质令人万分折服,书法的审美价值令人赏心悦目。所以他的翰墨修养在当代书坛如龙泉剑一样,拥有大著其名的影响力。
章树长先生历练书法,有博涉多优的习成宽度,篆隶楷行草样样精通,都可以写得遂心应手。其篆书取法泰山碑,写得正大气象,极具铁线篆的精气神。隶书取法汉隶名碑,以曹全礼器为法本,能写一波必三折而过,作一竖常隐锋而成,丰姿多神,亦是一手上上品。当然,他的楷书亦见功夫,取魏晋小楷的生动圆活,写唐楷的法度精研,上下非齐平,左右非方整,绝无算子之状,尽是八法之功!

在以上三体各得精研的基础上,章树长先生的书法创作又倾情并陶醉在行草的琢磨与创作上,把行草写得伸缩得体,不激不厉。集成丰富的晋代文人书法的书卷气息,是谓气韵生动。又合成了宋代文人书法的牵丝映带,是谓意气风发。把晋韵宋意合成一体,让他的书法可以传承书法文化的龙脉,作出龙跳天门,虎卧凤阙的正宗表达。所以,在章树长先生的行草作品里游目骋怀,总可以遇到天朗气清,也可以看得到惠风和畅。
当然,八面出锋写研山,痛快漂流师粟素的天质自然,也比比皆是。一眼望去,行草在丰富多彩的线条塑造里,呈现着若虬龙蜿蜒的刚,也呈现着如鸾风徘徊的柔,刚柔相济,使转自如,这恰是书法审美的哲学内核。由是,章树长先生的书法源于传统,成于修养,可以在一划之间变起伏于锋杪,可以在一点之内殊衄挫,类万物之象,形神兼备,尤贵于神!这就是他的书法可以装饰万家屏障,取得美学与文化双得功勋的重要原因。

五体兼优写金书,牵丝映带作锦字。文人书法的创作法则,除了有线条塑造的万千变化之外,还有不求为佳反为最佳的玄机要妙。章树长先生创作书法,不造作不故意,依书抒情,可以让书法之笔迹,一一因由情感心迹焕发而成。正是执笔在手,运笔在心的高手。所以他写的书法,无论是镜心斗方,还是四屏中堂,都是笔心相映的镜像,很有耐于咀嚼品读的精神内涵。挂这样的一件作品在堂厅,汲茶观书,最可以澄怀观道!当然,如若收藏则是箱箧里的和璧隋珠,亦是春秋相传的琼花玉蕊!这样的金书锦字,自古令人心骋神往!
——著名书画评论家 史峰
2022年4月12日 书于览艺斋

关键词: